学术交流
刘蔷研究员“乾嘉时期的版本学成就——以《天禄琳琅书目》为中心”讲座回顾
——武汉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考文知音·古典研究前沿讲座”(八)
发布时间:2023-11-29 浏览人次:

111719:00,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刘蔷研究员受邀来我院做题为“乾嘉时期的版本学成就——以《天禄琳琅书目》为中心”的讲座,该讲座是武汉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考文知音·古典研究前沿讲座”系列的第八讲,也是“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活动·文学院高端系列讲座”之一。讲座由古籍所赵昱副教授主持,湖北省图书馆马志立、徐书林老师,文学院李寒光、吴剑修、陈菡等老师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刘蔷老师的讲座主题聚焦《天禄琳琅书目》的版本学成就。刘老师介绍了“天禄琳琅”藏书的形成和存藏状况,以及《书目》的编纂,指出“天禄琳琅”藏书是我国第一个宫廷善本特藏,《天禄琳琅书目》前后编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善本目录。《天禄琳琅书目》作为鉴赏性质的目录,为每一部书都写了提要,因此具有“藏书志”的特征,在体例方面早于《爱日精庐藏书志》。

刘老师例从五方面来总结了《天禄琳琅书目》的版本学成就。一、描画历代版刻风格。在大量提要的撰写中,清晰地描画了宋、辽、金、元、明历代版刻风格,从历代版刻的特征描述中,体现出编纂者的准确认识。二、兼用多法鉴定版本。从书籍外部特征、内容特征等不同角度,包括字体、行款、刻工等等,兼用多种方法来鉴定刻印本、活字本、影抄本等不同类型,反映出版本鉴定方法已渐臻成熟。三、考订一书之版本源流。提要梳理了版本系统,总结了考订版本源流的方法,同时也关注了各类复杂版本现象,如板售别家、拼版刷印或拼装成书等等。四、揭示版本作伪。编纂者不仅鉴定出许多书贾作伪的版本,也总结出历代书商的作伪方式,为后来的版本鉴定提供了可靠经验。此外,刘老师又分析了版本鉴定错误及其原因。导致这些错误的原因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如时间紧迫、逢迎皇帝喜好等等,不能因为《后编》出现的错误而否定《天禄琳琅书目》整体的价值。

在讲解过程中,刘老师提供了具体而丰富的实例,结合版本书影,讲述内容细致、翔实可靠,展现出十分扎实的版本学功底。赵昱老师总结道,刘老师从正反两面介绍了《天禄琳琅书目》及期《后编》的版本学成就,通过这一个案,给在场师生上了系统的一次版本学课程,也为大家学习版本学知识、开展古书版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示范。

交流环节,在场师生与刘老师对书版的形态、编纂书志的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刘老师告诉大家,版本学是实践之学,要多看原书才能积累经验。同时要善于利用工具书,具备阅读古文的能力。刘老师根据自己整理秦观《淮海集》的经历,鼓励同学们从研究一本小书的版本做起,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文:宋坤 图:雷天将 邀请人:李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