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曾良教授“通俗文献中词的音义梳理”讲座回顾
(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文学院高端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23-11-14 浏览人次:

113日晚,安徽大学文学院曾良教授应邀来我院作了题为“通俗文献中词的音义梳理”的讲座。该讲座是“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活动·文学院高端系列讲座”之一。萧红教授主持讲座,程芸、肖圣中、王统尚、李广宽、刘丹、刘翔宇、陈菡、孙超杰等多位老师、相关专业研究生、强基班本科生聆听了讲座。

曾良教授的讲座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目前学界已有的研究谈起,介绍了通语和方言在汉语史中的相互关系,并指出通俗文献的历史词汇研究大有可为。

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通俗文献中正字与俗字、正音与俗音的问题。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曾教授在大量的阅读中发现问题、记录疑惑,例举了诸如“疤納”“搭胯”“躧緝/跴緝”等通俗语中的例子,并在其他文献中找到运用实例进行分析,以现代语言学理论的视角,总结出通俗文献中正字与俗字、正音与俗音的规律。

第三部分,关于俗字的辨析。曾教授运用地方戏曲、唱本、说唱本、劝善书、宝卷、民间道书等材料,结合通语与方俗语,对俗字进行了多层次的辨析并重点关注了俗字的讹误等问题。

第四部分,阐述了汉语历史词汇形音义梳理的复杂性。曾教授指出,形音义问题涉及文字的正俗、词音与词义的搭配、正音与俗音等问题,大型字典、词典也反映着汉语的历史发展变化。

讲座结束后,文学院副院长程芸教授结合专业特点与曾良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萧红教授代表师生向曾良教授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认为曾良老师的论证抽丝剥茧、溯源探流,涉及到词汇的规范、正音正字、词典的编纂等诸多方面,对在座师生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在与会师生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文字:焦云轩 邀请人:肖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