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杨联芬教授“孙犁的晚期风格”讲座回顾
(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文学院高端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23-11-09 浏览人次:

202311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联芬教授应邀到武汉大学文学院,为师生带来题为《孙犁的晚期风格》的学术讲座分享,该讲座是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学术活动文学院高端系列讲座之一。讲座由文学院叶李副教授主持,方长安教授担任与谈人,文学院裴亮、严靖、邓小燕、孙大坤,华中师范大学杨晓帆、余迅等老师,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参加讲座。

杨联芬教授首先借助萨义德对“晚期风格”(late style)的阐释,对“晚期风格”的概念进行界定,理解为对生命各阶段情绪的一种追忆,它不以生命长度为标准,而与生命体验息息相关。晚期风格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适时”,即随着生命的自然阶段而实现的一种和谐、达观、圆融的态度;二是“不合时宜”,即与“适时”相反,依照内心情绪支配所具有的一种非圆满和谐的“反常”状态。

随后,杨老师提及论文《孙犁: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为过渡,并加以补充,以孙犁的一首无题诗“不自修饰不自哀,不信人间有蓬莱。阴晴冷暖随日过,此生只待化尘埃”入手,结合孙犁晚年的人生经验与写作实践开展叙述,将“老孙犁”与“新孙犁”视为一体,把转折视作自我完成而非是一种断裂。

杨老师对孙犁晚期风格进行归纳,其一点是“伤心悟道”。孙犁晚年沉入古书,写作大量读书笔记,其读书笔记又有日记之风,包含记事、抒情等功能,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另一点为孙犁晚期创作中体现的残破意识与“反常”美学,此时孙犁面临亲友知己的相继离世,作品中呈现出残破意识,语言与革命文学大不相同;但同时亦进入淡泊宁静的人生阶段,以大气姿态静候生命结束。

互动环节中,文学院叶李老师、裴亮老师、张园老师、邓小燕老师及硕士生同学就相关问题向杨联芬老师请教,杨老师一一回应,展开讨论,在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文字:郑若琰、王寒烨,图片:孟令芳,邀请人:严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