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吴晓都教授“‘熟悉的陌生’——别林斯基与什克洛夫斯基跨时空对话”讲座回顾
(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文学院高端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23-11-06 浏览人次:

2023103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吴晓都教授应武汉大学文学院邀请,做了题为《熟悉的陌生”——别林斯基与什克洛夫斯基跨时空对话》的文学院高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汪树东教授主持,艾士薇副教授、陈溪副教授出席。

吴晓都教授以“熟悉的陌生”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时空对话。这场讲座以别林斯基的文艺理论为出发点,深度阐述了别林斯基的“思维形象说”和“典型说”,揭示了以上述两者为核心的俄国现实主义文论对什克洛夫斯基探索和修正形式主义理论的影响。这一独特的视角,使得听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别林斯基的理论精髓。讲座中,吴晓都教授将别林斯基的理论与什克洛夫斯基的理论进行了对比。什克洛夫斯基早年提出“陌生化”的概念向前辈的“形象思维说”挑战,这既是对别林斯基文论思想的评价与批判,也是将其纳入世界文艺理论中进行考察、定位的过程。同时,什克洛夫斯基晚年也向辩证思维回归,这都体现了文艺理论新旧交替发展中的辩证关系。

讲座过程中,吴晓都教授不时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延伸,将这一场跨时空对话的边界不断扩大。他列举了钱锺书、朱光潜、冯至等中国学者对别林斯基理论的评价与继承,考察了真实性、大众性等中国文学理论文艺观与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之间的异同与关联,也讨论了陌生化理论在钱钟书、布莱希特、大江建三郎等人处的跨文化接受。吴教授还以中国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为例,说明了“陌生化”与“熟悉化”的辩证关系,讨论了艺术如何兼顾新奇、陌生的审美效果与普遍的审美共鸣,对别林斯基的艺术法则、文艺观念与文论贡献进行了再思考。

吴晓都教授渊博深厚的学养、深入浅出的阐释与机智幽默的谈吐使在场听众颇受感染,受益良多。在提问环节中,吴晓都教授与武大文学院的师生们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交流。最后,在热烈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撰稿:钱雅露 邀请人:涂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