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顾永新研究员“日本佚存《孝经》文献回传中国研究”讲座回顾
——武汉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考文知音·古典研究前沿讲座”(四)
发布时间:2023-10-31 浏览人次:

20231027日上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顾永新研究员应邀为我院师生做题为“日本佚存《孝经》文献回传中国研究”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是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的“考文知音·古典研究前沿讲座”系列的第四讲,也是“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活动·文学院高端系列讲座”之一。讲座由文学院院长于亭教授主持,李会玲、李寒光、赵昱、沈相辉、朱明数等老师,以及相关专业学生聆听了讲座。

顾永新老师通过对文献记载的分析梳理,为师生展示了《孝经》今、古文及郑注、孔传在汉代、唐初及北宋的存佚、流传的基本情况。介绍了日本《古文孝经孔传》的传承与刊行,特别是太宰本《古文孝经孔氏传》,指出该书在乾隆中由杭州人汪鹏在长崎购得、带回国内,为清朝学界所知,并分析了卢文弨、阮元等清朝学者对太宰本的态度。顾老师还对郑注的亡佚以及北宋时期的回传进行了梳理,介绍了《群书治要》本郑注在日本的传刻以及冈田本郑注的回传。冈田本郑注在清代学者鲍廷博、钱侗重新刊刻后再次行世,引起了当时学界的关注,顾老师对焦循、孙诒让等学者对于该书的认知与定位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顾老师在梳理唐玄宗御注《孝经》始末及玄宗御注的流传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日本《开元始注》《天宝重注》本传承情况。并通过对两书加以比较研究,总结出异文的产生大体出于两种原因:一是《始注》抄本自身的原因,如形近而讹、信笔偶讹、衍文、脱文等等;二是确系由于重修而造成的异文,如注文不同或义可两通等情况。反映出《重注》在保持《始注》总体注释风格的前提之下,在文字、训诂和修辞上都做了修订,显现出二者撰作背景、动因及文本、义疏等方面的异同。

顾老师认为对于《古文孝经孔传》《今文孝经郑注》《开元始注》回归中国的研究,既是中国《孝经》学史上的个案,又关涉日本《孝经》学史,是中日学术尤其是经学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于亭老师总结了本次讲座内容,认为本次讲座展示了《孝经》文本及其传注在流传中的复杂性,是版本学的研究与学术史研究相结合的典型案例。并结合《故训汇纂》《古音汇纂》编纂实例说明对文献进行详细摸查的重要性,提醒同学们要用整体思维来对待文献学这门学科。李寒光老师认为此次讲座有助于拓展师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对于学术前沿的理解。就版本研究而言,不要急功近利,要做系统性研究,并进一步在不同版本整体研究的基础上探究文本差异的撰构背景、动因等问题。朱明数、戴启飞等师生也就相关问题与顾老师展开交流。


(文:邱啸林 图:李寒光 邀请人: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