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唐正大研究员“附缀和附缀化的形态学特征”讲座回顾
发布时间:2023-10-18 浏览人次:

2023101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唐正大研究员莅临武汉大学文学院,在振华楼A215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附缀和附缀化的形态学特征——以关中方言为例的精彩报告。报告由文学院萧红教授主持,阮桂君、王统尚、陈练文、王玥雯、刘丹、陈菡、李昱等老师和来自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研究生30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

正大研究员由Clitic一词讲起,介绍了附缀的研究现状及基本特征,并将其与词缀进行了比较。随后,唐老师就full formsimple syntax两方面对简单附缀、特殊附缀和黏着词进行了分类比较,并进一步启发大家思考:汉语句末语气词是否具有附缀特征?唐老师结合语言事实,总结出汉语句末语气词具有黏着(即附缀化)、无完整对应式、句法搭配复杂、有一部分发生音节融合等特征。他指出,附缀大多是在词缀和词、语音、语法之间定义出来的,进而引出汉语中的附缀是否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这一论题。然后,唐老师以关中方言里的为例,结合前人研究和大量方言实例,就的形态构造和分布、功能等进行了探讨,证明了汉语方言中存在附缀及附缀化现象。唐老师提出的初步结论有:1) Clitic具有Trope特征(X qua Y)。2) 音系上,遵循、适应、寻找已有的形态、韵律形式作为shell。3) 对于基式(trope的表征形式)的原有范畴特征进行消解。实现更高的能产性。4) 在原有范畴特征上,选择某个特定的语用特征,将其作为本质特征,直接建立编码关系。5) Cliticization具有整体上的意向性、能动性,并非消极定义所能认识。此外,唐老师的报告极具启发性,对于语言学界汉语缺乏形态特征这一传统的看法,也展现了自己的思考,如汉语口语、方言中存在不少隐秘的形态变化现象,正是形态变化的表现。

随后进行的提问环节中,唐正大研究员就老师及博士生们提出的有关问题,一一给予了回应,并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令现场的师生们深受启发、受益良多。

后,萧红教授对报告进行了总结,并对唐正大研究员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在与会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报告圆满结束。撰稿:蒋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