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4月1日,武汉大学文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与新理念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在武大樱花季相聚一堂,就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新视野和新理念进行探讨,共同展望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的研究前景。
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吴光正教授主持,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涂险峰教授致欢迎辞,武汉大学文学院尚永亮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陈文新教授、复旦大学古籍所陈广宏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刘湘兰教授分别致辞。
会议持续两天,共计进行了一场主题发言以及十一场研讨会。会议上各专家学者们就各自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想法进行了深入探讨。约40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包括:武汉大学尚永亮教授和陈文新教授,南京大学卞东波教授、复旦大学陈广宏教授、南开大学陈宏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陈燕妮教授和付林鹏教授、浙江大学冯国栋教授、厦门大学洪迎华教授、《文学评论》编辑李超、中国社科院李川研究员、山东大学李剑锋教授、吉林大学李静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李军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编辑李琳、华东师范大学李舜华教授、中山大学刘湘兰教授、四川大学罗鹭教授、《文学遗产》编辑石雷、上海外国语大学石伟教授、山东大学孙学堂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凤玲教授、敦煌研究院王志鹏教授、南京大学徐雁平教授、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姚爱斌教授、吉林大学由兴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德建教授、中南大学仲瑶教授以及武汉大学余来明教授、吴光正教授、谭新红教授、曹建国教授、鲁小俊教授、葛刚岩教授、陈水云教授、葛刚岩教授、汪超教授、程磊教授、钟志辉教授等。参会论文30余篇,如《一月万川:塔铭文本的多样性》、《清代女性与阅读》、《论唐代士人的恋京研究》、《<楚辞·招魂>“土伯九约”及古文学研究方法论反思》、《文体的不自信与功能障碍》、《<文心雕龙>文学“通变”论的意义建构与整体解读》、《生而何求死何忧,世事茫茫谁相雠 ——王梵志诗歌的生死观刍议》、《论文学史对词体经典的建构》、《时空建构与仁宗朝词体的转型》、《永宣以来的礼乐变化与成弘复古乐潮的兴起》、《<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简释》等。
闭幕式由武汉大学谭新红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尚永亮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李剑锋教授、吉林大学文学院李静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李舜华教授、中国社科院李川副研究员以及武汉大学汪超副教授先后进行了总结致辞。专家对此次大会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本次研讨会会程紧凑,会风严谨。参会的30余篇论文涉及到了接受研究、文体研究、作者研究及跨领域研究四个方面,回答了理论研究与文学研究,热点与非热点,微观和宏观,写作和读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探索了新的学术切入点,对学术史进行了反思,对古代文学研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众专家学者扣住问题中心,加强了交流与联系,展示了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新视野和新理论,显示出了众专家学者们登高望远的学术襟怀,共同描绘出了古代文学研究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