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苗怀明教授谈恢复和建立视野开阔的大通俗文学观
发布时间:2019-06-04 浏览人次:

531日晚,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应邀开讲,为文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恢复和建立视野开阔的大通俗文学观——对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的精彩讲座。讲座由陈文新教授主持,鲁小俊教授出席了本次讲座。

苗怀明教授着眼当下通俗文学的研究现状,指出进入21世纪,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研究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之后,开始放缓,逐渐陷入瓶颈状态。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研究该如何突围,今后向何处去,已成为研究者不得不面对且亟需解决的问题。苗怀明教授认为要想取得突破,需要在广、全、深、细四个方面下功夫。在搜集、掌握更全面的文献资料和于具体领域“深耕细作”之外,研究者更需要打破学科与时段的人为条块分割,以更为宽广的学术视野来观照研究对象。具体到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的研究,则是要打破小说、戏曲、说唱文学之间的壁垒,突破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屏障,在大的俗文学框架中展开学术研究。

这种打破学科壁垒、整体观照的研究方式并非新创,而是一种向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研究传统的回归。早期学人大多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自觉的当代意识:他们将小说、戏曲、说唱文学作为整理进行探讨,研究对象并不限于某一狭小领域;他们在追溯通俗文学演变轨迹的同时,从事艺术实践,兼具学人与作家身份,是文学史家,亦是当代文坛的书写者和参与者。1949年后,学科专业的设置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小说、戏曲、说唱文学分属不同的学科领域,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壁垒分明,知识结构不完整、眼界狭窄之弊难以避免,导致研究难以深入、停滞不前。打通通俗文学内部的人为分割,破除其中的壁垒,也是由通俗文学自身的特点与发展历程所决定的。以小说、戏曲、说唱文学为核心的通俗文学是在大体相近的环境中形成并发展演进的,具有一种同生共存的关系;小说、戏曲、说唱文学之间彼此借鉴,相互影响,形成一种水乳交融、错综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因此在研究中将彼此分割、各自为政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在此基础上,苗怀明教授指出了将通俗文学作为整体研究的三种方式:整合式研究、比较式研究、参照式研究。方式的选择还需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灵活变通。苗怀明教授补充道:对通观式研究的提倡并不排斥对某一研究对象的精细研究,只不过因为此前的研究对前者重视不够,而在此有意加以强调。通观式研究对学人的自身学养、知识结构、学术视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学术研究发展演进的必然结果。

苗怀明教授的讲述展现了他对学术史的深入反思,对当代学人的学术使命的深切认识。基于多年的通俗文学研究经验,苗怀明教授对大通俗文学观的提倡往往落于实处,与众多研究实例结合,使听众对通观式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体认。讲座后,苗怀明教授就同学们的提问,分享了自己对学人应否兼具作家身份、戏曲与小说有何互动关系等问题的看法。到场师生表示,这是一场有益、有趣的讲座,兼具理论深度和讲述趣味,令人印象深刻,收获良多。

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出版有《二十世纪戏曲文献学述略》《二十世纪小说文献学述略》《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吴梅评传》《梦断灵山:妙语说西游》《曹雪芹》《话说红楼梦》《风起红楼》等学术专著多部。(图文:张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