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重省中国中古文学:怎样特殊·变趋所向·如何观照》——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应邀做客长江论坛
发布时间:2019-06-05 浏览人次:

2019530日晚,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老师应邀做客我校“长江论坛”,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名为“重省中国中古文学:怎样特殊·变趋所向·如何观照”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吴光正教授主持。

陈引教授的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古佛教文学、道家思想与文学;著有《中古文学与佛教》《佛教文学》《文学传统与中古道家佛教》《无为与逍遥:<庄子>六章》《<文苑英华>与近世诗文思潮》等专书,有《唐代变文》《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曹寅与康熙》等译著。

此次讲座,陈教授首先从时段上对中古进行了界定,他指出中古时期位于第一个轴心和第二个轴心之间,是从第一个轴心转向第二个轴心的文学阶段,魏晋南北朝至唐代都属于中古时期,中古时期终结于第二个轴心时代形成的唐宋之际。接下来,陈教授分别从贵族社会的转型变迁、由学问向才性的转变、文人精神世界的开合、抄本形态与文本阐释、脱离音乐而转向文字、核心文类由赋到诗六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中古文学的特质及其走向,勾稽了中古文学所发生的对整个文学史都具有关键意义的变动。陈教授认为谈中古文学的特点,不仅要静态地描述,还须展开动态观照,他指出最先发生变化的是文学的基本社会背景从早先的贵族社会逐渐转向文化下降、文化普及的平民社会。同时,和文人相关的,中古文学上的一个重要变动,是从知识转向才性。与社会转型、文人身份密切相关的,是文人精神世界的开合变化,从东汉经学的解体之后,思想趋向日益多元化,此期文人的信仰普遍具有多元性特征。陈教授还着重分析了中古时期的文学文本,他认为中古时期的文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和变动性,因而必须非常细致地解读和诠释,深入其内在的文脉,体会其书写的成规和通则。此外,陈教授指出文本脱离音乐向文字为主的转变是中古文学变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其中,赋是第一个脱离音乐的文学样式,诗伴随着赋兴起最后取代赋而成为最为核心的文类。

陈引教授的演讲条理清晰、幽默生动。互动环节,陈教授热情而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现场气氛热烈而轻松。

本次讲座系“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讲座教授学术报告团活动系列讲座的第五场。该活动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人事部、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武汉大学“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跨学科团队承办,以“回归历史语境,探寻传统文学的文学传统;参与学科对话,探讨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因应新技术新媒体,探寻新文科发展路径”为宗旨,邀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来武汉大学举办专题讲座。跨学科团队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尚永亮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陈文新教授出任顾问,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吴光正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余来明教授、历史学院申万里教授、文学院鲁小俊教授组成执行团队。(文/严胜英;图/廖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