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韩瑞亚教授谈明代志怪小说的地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06 浏览人次:

64日上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韩瑞亚(Rania Huntington)教授应邀莅临我院,为我院师生带来精彩讲座“明代志怪小说的地理研究(续)”。本次讲座由鲁小俊教授主持,陈文新教授、张箭飞教授、涂险峰教授、余来明教授、阮桂君副教授、宋时磊副编审出席。

韩瑞亚教授的此次报告,是前年为我院师生所作讲座“明代志怪小说的地理研究”的续篇。讲座延续了“distant reading”的观察视角,在之前提到的《狯园志异》外,新增加了对另一部志怪小说《耳谈类增》阶段性的地理研究,两者在时代和形式上接近,因而可以相互对照。在软件和工具方面,韩教授也进行了完善。

韩教授首先介绍了题目的来历,“内容”(狐仙、吊死鬼、疫病等)和“各种记忆”(家庭记忆、历史记忆)等已有研究之外,“地理”是考察繁杂的志怪小说集的新线索。然后就志怪小说的地理性质、地理意义分别作了阐述,指出志怪小说的地理信息通常开篇第一句就写得很明确,但同时又往往在虚实之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交游与故事的传播。具体到《狯园志异》《耳谈类增》两书的地理差异,因为两位作者钱希言、王同轨分别是江苏常熟和湖北黄冈人,因而偏爱的地理空间不同,这一细节在韩教授所绘的地理分布图上得到了鲜明反映:《狯园》的故事分布以江苏(尤其是苏州)为中心,北京次之,围绕着长江与京杭大运河;《耳谈》的湖广比例较《狯园》多,但不如它集中,发生在北京的故事则是最多的。至于鬼的分布,《狯园》中的鬼较为集中,《耳谈》则不然。接着韩教授将视野集中到湖北省,指出了《狯园》《耳谈》中的鬼怪较为集中的四个地方,即黄冈(以及附近的鄂城)、武当山、京山和武昌,带给了现场师生空间上的亲切感。

关于如何分析志怪小说中的类似情节,韩教授另辟蹊径,从地理研究角度着重讲了“隔世滋味”“沉水木头”“江湖上的百戏”三个例子,认为每类故事都有其特殊的时空结构演变。《耳谈类增·天台卢公》和《狯园志异·段民曹梦前生》讲述轮回故事,不仅将主人公的两世相接,今生和前世的家也得以联系;《耳谈类增·楠木精》与《狯园志异·楠木精》共同演绎“沉水木头”的传奇,体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本地与外地人的叙事也各不相同;《耳谈类增·河洛人幻术》《狯园志异·偷桃小儿》以及后出的《聊斋志异·偷桃》,则不约而同书写了“江湖上的百戏”,反映了流传较广的江湖幻术,但在时空上相隔。谈到将来的研究计划和心得体会,韩教授表示会比较《耳谈》版本及其志怪、杂事内容的差异,由此延伸到历代志怪小说的地理研究,这方面的研究需要对地名敏感,对信息有新认识,而比绘制地图更重要的是对地图的解读。

在交流互动环节,师生踊跃发言,就志怪小说和文人对山水的不同描写、鬼怪出现与地理的关联、作者的地理选择、志怪小说研究对网络玄幻小说的意义、地方佛道文化对志怪描写的影响、文人化的鬼怪名称书写、如何展示地理研究成果、志怪小说中的时间和梦境书写等问题向韩教授请教,韩教授一一听取并细致解答,言谈亲和幽默。本次讲座切入点细微而有新意,在研究方法上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启发,同时韩教授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也使大家深受感染。(文/许虹;图/许冬阳、许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