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著名作家邓一光先生谈新作《人,或所有的士兵》
发布时间:2019-10-29 浏览人次:

20191025日下午,著名作家邓一光先生应邀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1941年的香港:战争、人性与文学的精彩讲座。讲座围绕邓一光先生的新作《人,或所有的士兵》展开,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叶李副教授主持,武汉大学文学院张洁教授、萧映教授、《写作》杂志社主任宋时磊、四川人民出版社文学出版中心主任张春晓、出版中心副主任王其进等出席。

讲座开始,叶李副教授和张春晓主任就邓一光先生的创作道路和新作的艺术特点进行导入式介绍。叶李副教授强调邓一光先生的新作超越了一般战争题材的文学书写,重新思考了历史与人的关系,洞察人性的幽微又不缺乏道德勇气,是一部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的厚重之作。张春晓主任简要介绍了《人,或所有的士兵》的主人公郁漱石这一艺术形象的独特性,并分享了作品带给自己的震撼与复杂的审美体验。

随后,邓一光先生播放视频资料介绍这部作品涉及的时代背景,讲述写作的缘由和自己对于战争以及战争中的人性、人的命运的思考。视频资料围绕香港殖民地时期的历史展开,着重介绍了1941年香港战争的始末和各方势力较量的过程。在阅读了大量史料后,邓一光先生认为这场战争虽然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不具有太大的战略意义,但它给卷入战争中的人带来了命运的根本改变。当作为历史事件的战争落到具体的个体身上时,个人的身体、精神、心灵世界到底有怎样的遭际,这些未必在视野宏大的历史作品有所记载,却给文学创作留下了空间,文学也有责任关怀个体的命运。邓一光先生坦言,作品的写作过程也是自我与主人公郁漱石展开精神对话与生命交流的过程。作家只有将自己代入历史,既爬梳资料,又借助艺术化的方式打开历史的黑洞,才能使读者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历史链条上的一环。通过构建独特的艺术世界,提供关于战争时期战俘的“绝境书写”,写作者得以叩问人性,深刻地反思历史中人的境遇与生命价值。事实上,无论是作品中的主人公,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面对历史和现实都需要以道德、良知、勇气来对人类的和个体的命运做出根本承担。

邓一光先生的讲述引起了现场师生的热烈反响。现场听众就如何看待近期历史题材写作的再度繁兴、历史研究者的史学考察与作家写作中的历史反思的异同等问题与邓一光先生进行了交流。

最后,张洁教授表达了自己的阅读感受,他认为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关注了战俘特殊的身体遭遇,更是对人的精神性存在做了探索,触及了人如何面对世界、如何面对生命本质等形而上层面的问题。邓一光先生对人的生存处境的关切打动了现场听众,他的文学洞见、他对于文学创作的根本价值的体认也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文学院  何雪 李佳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