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杨庆祥教授应邀来院讲学
发布时间:2021-04-28 浏览人次:

4月2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教授做客武汉大学文学院,为师生带来题为“AI是新人吗?——一个人文主义者的AI想象”的专题讲座。武汉出版社总编辑邹德清及编辑管一凡、湖北省作协刘天琪老师、华中师范大学杨晓帆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李雅娟老师、我院萧映教授、叶立文教授、叶李副教授、朴婕副教授、陈溪老师、李建鹏老师出席讲座,还有众多本科生、研究生前来聆听。本场讲座由我院副院长程芸教授主持。

杨庆祥教授从“阿尔法狗会写诗吗?”这一问题引入主题,首先具体分析了“AI时代”,然后对“AI族谱”进行了知识谱系的梳理。他提到,自19世纪以来,以弗兰肯斯坦的综合性为起点,对新人和新物种的想象大概沿两种路径展开,而文学范畴里探讨的AI问题不完全是技术意义上的,也是哲学和神学意义上的,就这两个层面上而言,AI的诞生是“欢欣喜悦”,同时又是“恐惧惊奇”。杨教授还设想了“I格化”之后新的社会关系的生成,在AI 的进化史上的每一个时刻,AI都有可能获得自我意识,获得其文明形式,而这正是“AI的社会想象区别于机器人的社会想象的本质”。如果AI完成了其“I格化”后,一种新的社会关系真的生成,人类又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我们又该怎样厘定合理合利的“人机伦理”呢?杨教授所关注的重点在于一个人文主义者在AI时代猝不及防时,会有着怎样的心灵冲击,故而关于AI的想象,最终是落在写作者的人文忧思上的。

杨教授风趣幽默又新颖深刻的分享赢得了在场师生们的热烈掌声。讲座最后,杨老师诗意性地留下三句话,给全场师生带来更深的想象:“一个幽灵,一个AI的幽灵,在21世纪游荡……”;“来不及了!来不及了!最后的人和最初的(新)人”;“天国固然常在,救恩却只能在今生今世”。现场交流环节中,老师和同学们也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就“人文主义者对AI和工具化的恐惧”、“AI与人类的双向学习”等问题展开了十分精彩的探讨,气氛相当活跃。至此,一场内容丰富、极富启发性的讲座圆满结束。杨教授为我们带来的这场讲座与其说是提供了关于AI技术的确切答案,不如说是启发我们有了更多关于AI、关于新人类想象的多维思考。

杨庆祥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当代诗人、批评家,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冯牧文学奖、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人民文学》诗歌奖、上海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出版有批评著作《80后怎么办》《社会问题与文学想象》,诗集《我选择哭泣和爱你》《这些年,在人间》,英文诗集 《I Choose to Cry and Love You》。(赵紫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