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美国圣·彼得大学古典与现代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华文女作家江岚为文学院师生带来精彩讲座
发布时间:2024-06-20 浏览人次:

2024619日下午,美国圣·彼得大学古典与现代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华文女作家江岚博士应邀为我院带来主题为“译者身份的局限性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对外传播:以三部戏曲译本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程芸教授主持,多位老师以及相关专业硕博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江岚博士首先对域外译者群体情况进行了基本介绍,域外译家群体的翻译包括“精通汉语的学术翻译”、“略通汉语的文学创译”以及“不通汉语的文学创译”三个方面。随后,江岚博士从域外“译入”和经典“译出”两个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对外传播问题展开讨论。

对于域外“译入”,江岚博士指出,域外非母语译家的“译入”模式可以包括以高校师生为目标读者群的学术翻译和以普通民众为目标读者群的文学创译;域外非母语译家的“译入”特征则可以从“动机”、“选材”、“策略”、“目标”、“效果”等不同方面思考。江岚博士还指出,当下域外“译入”仍有局限,有着“选目范围以微观研究占主体,广泛但缺乏系统性”、“对原作文本的理解偏差”、“套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解读中国经典文本”、“技术上容易‘归化’过度,致使原作内容被扭曲”等问题。

关于经典“译出”,江岚博士指出,“经典外译”有“境内完成:译者集中在外语学界”、“中西合作:延请英语母语译家”和“中西合作:域外华人学者承当翻译任务”三种不同的“译出”模式。她结合当代华人学者的“译出”实例——昆曲《西厢记》、京剧《穆桂英挂帅》、京剧《贞观盛事》等,介绍了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过程中的优势与弱势,和在场师生探讨了当代华人学者的直译瓶颈,引起广泛思考。最后,江岚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与工作经历,对目前的典籍外译工作提出了改进建议:一是要重视译本可读性、可传播性的同时,不曲意逢迎;二是重视海外既有译本的统计与分类;三是要注意考察译者翻译“经典”的语言文化水平。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在座师生积极提问、参与讨论。江岚博士耐心解答,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术心得和人生感悟。程芸教授对江岚博士的精彩讲座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本次讲座对于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海内外相关研究学者可以就此话题作更多交流,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此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提升自身学术素养和合作交流意识。最后,讲座在众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通讯员:王佳玲 图片:刘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