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王锷教授“从《礼记》看《十三经注疏》的整理”讲座回顾
——武汉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考文知音·古典研究前沿讲座”(二)
发布时间:2023-10-25 浏览人次:


20231020日晚,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锷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题为“从《礼记》看《十三经注疏》的整理”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是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的“考文知音·古典研究前沿讲座”系列的第二讲。讲座由文学院院长、古籍所所长于亭教授主持,本校葛刚岩、赵昱、吴剑修、朱明数、覃力维等教师,以及相关专业学生聆听了讲座。

王锷老师介绍了《礼记》经注本与注疏本的版本流传情况。经注本有蜀大字本、抚州本、婺州本、余仁仲本、绍熙本、嘉靖本、殿本等版本,这几个版本内容有别、句读圈发有异、渊源不同、优劣不一、接受不等。注疏本分两类,一类不附释文,即八行本《礼记正义》七十卷;一类附释文,即十行本系统《礼记注疏》六十三卷。具体来说,两类注疏本有八行本、元十行本、闽本、监本、毛本、殿本注疏、《四库》本、和珅本、阮刻本等版本。王老师指出,从《礼记》注疏本的校刻整理来看,注疏本有以下特点:第一,附释音注疏本流传广泛;第二,八行本参与并推动了经学文献的校勘;第三,从元十行本到《四库》本,注疏本逐渐完善;第四,句读经注疏释文,撰写“考证”“校勘记”;第五,阮刻本《十三经注疏》是集大成的注疏合刻本。

王老师经过比勘众本,指出经注本之中,蜀大字本最佳,其次是抚州本、余仁仲本;注疏本之中,八行本最早,和珅本精善,阮刻本是集大成之版本。王老师又就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附释音礼记注疏》六十三卷,举错讹两例帮助同学们理解经学文献校勘整理的纷繁复杂。

针对《礼记注疏》的四种点校整理本:(11999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经注疏》标点本;(220016月,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的《十三经注疏》分段标点本;(32008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吕友仁先生整理的《礼记正义》本;(4201910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郜同麟先生点校的《礼记正义》。王老师指出,其中,两种以阮刻本为底本,两种以八行本为底本,惟使用八行本有潘宗周覆刻本与日本足利学校藏本之别。它们共同的遗憾是对《礼记》经注本和注疏本研究不足,在选择底本、对校本、参校本时,人云亦云,删改疏文,有意回避,不够周密。王老师特别介绍了202111月,中华书局推出的南京师范大学方向东教授点校的《十三经注疏》。指出此书共有三个优点:一是底本优良;二是整理规范;三是标点准确。不过,由于整理《十三经注疏》工程浩大,头绪繁多,此书仍然存在一些破句、失校、漏标专名线和误排等问题。

通过上述考察,王老师指出当今整理《十三经注疏》的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汇校(抽校)众本,排谱系,定优劣。第二,分类整理,相辅相成。第三,慎选底本和校本。第四,处理好版本校勘与前贤成果的关系。第五,规范校勘记撰写。第六,标点断句时注意经注疏文的关系。

于亭教授总结了本次讲座内容,肯定了阮刻《十三经注疏》的重要意义,提倡要向王老师学习,认真读书,忌急忌懒,持之以恒。在熟读经书内容、洞察前人经书文献校刻整理的成绩和缺陷、夯实小学知识、熟悉版本目录与校勘等古典文献技能的基础上,动手尝试校勘经书,书写校记,为传承好中华文化而努力。


(图文:王爽 邀请人: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