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文聚珞珈。2023年10月18日下午,“编辑对谈——创意写作的生长空间与研究维度”在武汉大学文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汉语写作研究中心主办,武汉大学驻校作家项目团队任学术指导。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程芸教授担任活动主持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23级写作学博士生刘诺、沈钰洁为本次活动的召集人。对谈旨在探讨创意写作学科建设与当下发展,关注创意写作研究与实践领域的热点聚焦。
参加对谈的嘉宾有:《海峡文艺评论》主编石华鹏,天津古籍出版社副总编刘洁,《文学评论》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刘艳,《江汉论坛》《社会科学动态》编审刘保昌,《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作家出版社编审郭汉睿,湖北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蔡家园,《芳草》杂志社副主编哨兵。出席对谈活动的嘉宾有:湖北省作协主席、武汉市文联主席、武汉大学驻校作家李修文,武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刘诗伟,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张贞,《长江丛刊》小说编辑倪江,武汉大学文学院孙大坤讲师,以及武汉大学驻校作家项目团队的老师们。
在对谈环节,8位对谈嘉宾围绕创意写作学科建设,以及作家培养、青年写作等方面,从不同视角阐发了各自的关注与思考。
石华鹏主编从“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谈起,指出每个成功的作家背后都有一个“老师”,或为自我培养,或为他者培养。同时,他从技巧上的他者培养、生活的质感、作家进校园三方面提出对创意写作的理解和期望。
刘洁副总编认为,无论是网络文学写作者还是科班出身的作家,完美和创意程度都是决定作品的生命周期长度的基础指标,写作者应当将所掌握的工具和所生发的内容相结合,进行更加自如的写作。她指出创意写作当前所面临的自我定位模糊、创意不足等问题,也表达了对创意写作发展前景的期盼。
刘艳教授从专业设置角度肯定了“写作学”的命名与专业建设,对中国写作学科是否沿用西方 “创意写作”这一名称提出商榷。她认为中文系能够培养出好作家,只是需要运用恰当的培养方法。同时,她也提出应当积极关注作家的小说文本和其阅读史的互证问题。
刘保昌编审从文学发展大环境的变化切入,谈“创意文学”的创造和创新,提出“融合创造”中心思路,并指出研究创意写作的三个维度:问题意识、历史的审美的维度、理论提升。
何同彬副主编指出创意写作学科建设需要科学完备的教学体系、合理的教学方法、充足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平台资源。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武汉大学写作学科建设的第三条路,既利用好传统的写作学优势,又能在创意写作的大潮中突显特色。
郭汉睿编审从图书市场的分化转变切入,指出青年作家出版的困境、类型作家获得主流文学认可的困境,认为写作者应当找到自己的长板并发挥到极致。同时,她强调了提高生活认知、底层逻辑对作家突破创作瓶颈的重要性。
蔡家园副主席谈到武汉大学作家班的历史,指出武汉大学创意写作学科的建设不仅是顺应潮流,更是一种回归。同时,他指出三个核心问题:应当警惕过度“理论化”,强调写作的实践性和生命化;警惕过早“专业化”,强调了丰富生活背景、走向人民大地对写作的重要影响;警惕过分“精英化”,强调贴近大众、底层和弱者。
哨兵副主编对“建立不群不盲的时代标准”充满向往,认为写作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创意写作研究的向度应当是高于技巧的文学最重要的部分,即人与时代的精神。
在讨论环节,嘉宾和文学院老师们围绕学科建设和作家培养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补充和延伸讨论。
刘艳教授认为在合理设置学科培养体系之外,还应建立激励机制,如全国性的征文大赛,以及创意写作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自己编写教材。
李修文主席指出武汉大学作家班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并阐发了自己对写作的看法,提出学生的主体性是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培养起对于生活的敏锐质感。另外,他也对写作学科的建设、生源选择等提出建议,何同彬副主编亦结合创意写作专业招生与教学实践进行了补充。
作家刘诗伟提出要弄清创意写作培养出的作家的成长规律,并指出创意写作的四个老师:自身热爱、坚持写作、阅读好书、名师点拨。
在学生提问环节,2023级现当代文学博士王海龙就写作、创作、写作学、创意写作等一系列概念的认定和规范提问,武汉大学写作学教研室主任萧映教授结合武汉大学写作学科的教研实践做出回答,程芸教授亦从教育部学科设置、学校办学、管理等层面进行了补充。
适值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武汉大学文学院建院106周年,此次编辑对谈的举办,不仅为关注创意写作学科发展的编辑、作家和师生提供了面对面的交流,也为武汉大学写作学科建设在培养规划、平台搭建等方面探索了更丰富的可能性。
据悉,武汉大学于2020年10月正式启动驻校作家项目,项目团队成员有武汉大学文学院写作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专职教师8人。三年来,驻校作家项目团队开展了丰富且多元的“珞珈写作系列活动”,博士生学术工作坊是其中之一,旨在为关注汉语写作的师生提供交流平台,通过与作家、学者面对面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学生的研究视野,推动文学写作活动与写作学术研究的良性互动。学生们在以往的工作坊活动中,已形成了学术论文、文学评论、访谈文章、小说和诗歌作品等实践成果。
撰稿:朱珊珊(写作学23级硕士生)
审核:萧映(写作学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