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中山大学董上德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18-04-18 浏览人次:

4月13日晚,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上德教授应邀来到我院,带来一场题为《古代民间心态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以戏曲小说为中心》的讲座。讲座由陈文新教授主持。

在长期阅读古典文献的过程中,董上德教授发现中国古代有很多故事都是由戏曲与小说共享,这种跨文体共享背后隐含的正是民间心态问题。董教授由此关注到民间心态史,并提出民间心态史的研究将与近年来文人心态史的研究形成互补,从而可能对中华民族心态史的研究有所推动。

确定“史料”的来源是民间心态史研究的前提。根据史学界已有的研究以及“五四”以来现代学术史将戏曲、小说作为研究史料的成功案例,董教授认为可以将戏曲和小说作为民间心态史研究的“史料”来源。一方面,中西方史学界均有将非正统文献作为史料并取得显著成果的案例;另一方面,“无稽之谈原也有它的无稽的法则”(顾颉刚),而这“无稽的法则”背后反映的则是民间的心态。

在民间心态史研究的过程中,董教授认为从个案入手是必要的。在个案的选择上,应以某个流传不衰的故事为单位,作单位故事学的研究。岳飞故事的历时性流变中,正史的记录被不断地丰富,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从而不仅反映了丰富的民间想象和生动的民间心态,故事本身也承担起更多的文学和社会功能。而游龙戏凤故事的演变传达出民间对一些复杂问题逐渐深入的思考。这些经典个案背后的民间心态是鲜活的、跳跃的,也有种种错位。

最后,董教授提醒大家要辩证地看待民间心态史研究的价值,不仅要发掘其中正面的部分,也要考虑到负面的因素。董教授的演讲以丰富的例证和翔实的材料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观众,也引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研究视角的进一步思考。(文/林昭,图/张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