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怡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18-05-02 浏览人次:

4月25日下午,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新诗接受史研究(1917-1949)”高端论坛系列讲座,在武汉大学振华楼揭开帷幕,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怡教授做了题为“‘五四’:究竟怎样‘反传统’?”的学术报告,文学院副院长于亭教授主持。
首先,李怡教授对“五四”运动彻底地“反传统”这个文学史常识提出质疑。他以鲁迅为例,指出教科书和史书对鲁迅形象的塑造与史实有偏差,认为“打倒孔家店”实际上是反对立儒家思想为“国教”,而不是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
接下来,李教授以《东方》杂志撤换主编为例,指出当时民间刊物平等自由,强调读者中心,各派思想相互碰撞,极大地展现了文学“超越政治”的效果。他指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其身份、地位各不相同,思想和言论存在极大差异,现代文化就是在错综复杂、意见分歧中逐渐发展的。“五四”运动不仅没有只让新文学一家独大,反而带来了文学领域异彩纷呈的盛况。
然后,李教授以章士钊与胡适合影并相互赠诗、章士钊为救李大钊陈独秀而四处奔走为例,指出“五四”持不同立场的人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对彼此都持有包容、开放的态度,因而传统文学和新文学都在不断进步。所以,“五四”时期的文坛实况远比人们所想象的要丰富:旧派并不等于完全保守,新派也不就是彻底抵制传统,二者在碰撞、交流与融合中并存发展。
最后,李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时指出,并不存在一个笼统的“反传统”,“反”不过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创造性的表现,其真实含义是:不受制于“习惯”,敢于创新,敢于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没有被“反”掉,而且焕发出光彩。
讲座中,李教授旁征博引,以丰富的史实阐明观点,语言诙谐幽默,不时引来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在师生互动环节后,于亭教授对本场讲座做总结发言,讲座圆满结束。(文/刘千惠,图/杨文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