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复旦大学朱刚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18-07-09 浏览人次:

72日下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刚教授应邀来我院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庐山真面目——苏轼的禅悟”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吴光正教授主持,我院部分教师和学生参加聆听。

朱刚教授首先从《题西林壁》讲起,讲解了与之相关的事件。然后讲述了苏轼庐山之行所涉及禅僧情况。朱教授通过苏轼所涉及的云门宗禅僧法系图和临济宗禅僧法系图,清楚的向我们展现出苏轼与禅僧之间的交涉。接着进一步讲到苏轼庐山所作诗偈、及其关联的“无情说法公案”和杨歧派禅僧对苏轼的质疑,而后对苏轼庐山诗偈文本作了深刻的解读。其中朱教授对“声色”和“真面目”作了详细论述,朱教授认为,苏轼的“真面目”既有陶渊明所谓的“真意”之意,也有禅宗的“真面目”之意。至于苏轼的“声色”观,则具有一种审美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是通过具体的“声色”通向最高的真理。但是这种超越在禅僧看来,其实是主客尚未消弭的表现。据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与禅僧之悟的区别。朱刚教授最后的结论是,苏轼的庐山之悟是一种审美超越。

朱教授讲授完毕,吴光正教授作了简要的总结。吴教授认为,朱教授基于对苏轼进入庐山与禅僧的交涉及其创作过程的把握,对苏轼庐山诗偈作了别开生面的解读。这个解读至少体现了两个面向,第一个面向是揭示了诗人开悟与禅师开悟的区别。第二个面向是禅僧具有自己的言说方式和话语体系,在宗教文学研究过程中,要从宗教实践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宗教文学的特色所在。

朱刚教授系统鲜明的解读苏轼庐山诗的创作过程及其禅的表达方式,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参与,认真聆听,受益匪浅。(文/砚冰,图/文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