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衍教授做客武汉大学长江论坛
4月2日,奥克兰大学(唯一)语言学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黄衍做客武汉大学长江论坛,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涉己”的语言表达和新格莱斯语用学:西非语言中的内指词语和东亚、南亚以及东南亚语言中的长距离反身代词》的学术讲座。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研室主任赫琳教授主持讲座并为其颁发长江论坛纪念证书。
本场讲座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对西非语言中的内指词语和东亚、南亚以及东南亚语言中的长距离反身代词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对比,并用新格莱斯语用学的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讲座伊始,黄衍教授向听众提了三个语言问题:“世界上活着的语言有多少种?”“世界上哪个国家领土内的语言种类最多?”“中国第一大语系是汉藏语系,那么第二大语系是什么?”大大引起了听众的兴趣,引发他们积极思考,从而自然地引出了讲座的主旨。
首先,黄教授举例对拉丁语“De se”(涉己)和“De re”(涉他)两个概念进行了解释。提出了“如何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表达涉己的概念”这个语言哲学问题。
其次,黄教授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对60多种西非语言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五种回指表达类型:第一,使用内指代词系统;第二,使用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使用动词前/后缀;第四,使用内指互指系统;第五,使用第一人称代词。随后,黄教授使用语言类型学的蕴涵普遍特征对内指系统进行了归纳分析。从人称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语言的第一人称存在内指的表达形式,那么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相应地也存在内指的表达形式。从“数”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语言的复数形式存在内指的表达方式,那么单数形式也存在内指表达方式,即单数>复数。从动词的角度出发,能够使用内指的表达方式的动词层级为:话语谓词>认知谓词>心理谓词>知识谓词>感知谓词。
接下来,黄教授介绍了东亚、南亚以及东南亚语言中的长距离反身代词。黄教授根据自己的语言研究结果,认为有长距离反身代词的语言占多数,没有长距离反身代词的语言占少数。以汉语为例,“杨教授说温小姐爱上了自己。”这句话中的“自己”就是一个长距离反身代词,虽然它既可以指“杨教授”,也可以指“温小姐”,但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自己”指“杨教授”的概率更大。随后,黄教授以不同的语言材料为例,如冰岛语、意大利语、俄语等,意大利语只能到虚拟式使用长距离反身代词,俄语只能到不定式使用长距离反身代词,等等。此外,长距离反身代词具有四个基本的倾向性普遍规律。第一,它的先行词大多是以主语为导向的;第二,它的先行词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无限地内嵌下去,但是其最内和最外的两个先行词最容易被记住。这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而不是一个语言学的问题。第三,长距离反身代词的形态大多较为简单。第四,指称的互补性,即反身代词和普通代词可以在指称上互补。黄教授指出,在汉语的长距离反身代词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现象,即阻塞效应。如“张三说我不喜欢自己。”这句话中的“自己”不能指代“张三”,因为“我”起到了阻塞的效果。但这种阻塞效应不具有普遍性,据黄教授的调查研究,只在汉语和韩语中存在。
随后,黄教授将西非语言的内指代词和东亚、南亚以及东南亚语言的长距离反身代词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二者惊人的相似,因为它们最终起着同样的效果和作用。但其中略有差异,在汉语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现象——在趋向动词“来”和“去”中,长距离反身代词的使用情况不同。例如:“因为同学来看过自己了,所以小明很高兴。”“因为同学去看过自己了,所以小明很高兴。”前者符合语感,后者不符合语感。原因在于,“来”和“去”这两个动词是有方向性的,“来”是朝着讲话人的方向移动的,而“去”是离开讲话人的方向移动的,因此长距离反身代词可以用“来”,而不能用“去”。目前在非洲的语言中找不到类似的现象,而在汉语、日语、韩语和土耳其语则存在这种现象。
最后,黄教授从新格莱斯语用学的角度对内指词语和长距离反身代词进行了理论分析。黄教授介绍了三条语用学的基本原则——Q原则、I原则和M原则。Q原则指的是,在语言中存在一个词汇级阶,或者说语义级阶,它有强项和弱项。如果在一句话中用了弱项,那么就蕴涵着讲话者无法使用强项。I原则是一种语义的经济原则,就是说假定在讲话中能够使用一个在语义上比较泛泛的词,那么就不需要使用一个语义更加具体的词。M原则指的是,如果在语言表达中使用了有特殊标记的表达,而不是普通的表达方式,那么必然有其特殊原因。接着,黄教授用这三条语用学基本原则和他提出的关于指代的新格莱斯语用学理论对内指代词和长距离反身代词进行了分析。总结来说,如果一个语言有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来表示内指和涉己,就会先用那个形式,而如果这个语言中没有特殊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内指和涉己,那么就会使用长距离反身代词。比如在汉语中没有特殊的语言形式表示内指和涉己,所以就可以使用长距离反身代词进行表达。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积极发言、踊跃提问,黄教授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讨论气氛非常热烈。例如,有一位学生提到,在众多的语言中,第一人称移指第三人称的现象较多,而第三人称移指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现象很少。黄教授不仅对其原因进行了解释,还提到了研究资料的收集问题,他鼓励大家多找语言资料、找第一手资料,为同学们提供了不少资料收集的方法和技巧。
黄教授的讲座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他对语言的描述方法、理论的建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此外,还谈到了理论和理论之间、理论和语料之间、外来理论和本土语料之间的关系。讲座内容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与会师生受益匪浅。(陈语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