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澳门大学中文系朱寿桐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19-04-25 浏览人次:

420日,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寿桐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带来了一场题为《新文学——现代文学——汉语文学》的讲座,文学院副院长方长安主持讲座。

朱寿桐教授首先梳理了“新文学”这一概念的生成史,认为新文学在诞生之初就显示出与旧文学切割、分离的方向,但新旧文学之间的反抗关系显示出新文学实质上与旧文学有一种想割舍却难于割舍的联系。“新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概念,一方面反映出新文学家建构新文学传统的基本意图,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们对于旧文学传统的价值承担。

随后,朱寿桐教授指出,5060年代起“现代文学”取代“新文学”的趋势逐渐形成。“现代文学”概念关注的重点是时代因素,将文学的外部关系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60年代从“现代文学”版图中突围而出的“当代文学”概念则直接宣告了“新文学”概念的历史性地位。然而关于“现代”概念的界定和文学现代性的探讨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一系列学术争议,不利于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最后,朱寿桐教授提出了“汉语文学”的新概念,认为“汉语文学”及“汉语新文学”概念的学术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涵盖包括世界华文文学在内的所有汉语写作,避免国族概念的人为设限。虽然“汉语新文学”概念存在概念延展性不强的劣势,但有关这一概念的延展性思维,如汉语新小说、汉语新散文、汉语新诗和汉语新剧的提出,可以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另一种有价值的思路。

朱寿桐教授是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学术月刊》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情绪:创造社的诗学宇宙》、《新月派的绅士风情》、《中国现代文学范畴论》、《中国现代社团文学史论》、《朱寿桐论戏剧》、《民生新闻概论》等专著20余部。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以及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图/文 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