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2—23日,由武汉大学人事部、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武汉大学吴光正、余来明、申万里、鲁小俊教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承办的“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 讲座教授报告团系列活动之专题报告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近二十所高校的约三十名资深学者,济济一堂,以“回归历史语境,探寻传统文学的文学传统;参与学术对话,探讨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因应新技术新媒体,探寻新文科发展路径”为宗旨,围绕若干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22日上午的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吴光正教授主持,武汉大学人事部副部长边金鸾、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涂险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华、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尚永亮、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廖可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罗世平先后致辞,对于该活动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予以高度肯定。
专题报告持续两天,共计进行了十二场专题发言。专家学者们围绕“学术史与文学史”、“文化与文学”、“宗教与文学”、“文学与图像”、“族群与图像”、“旧学问与新技术”六大议题,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进行专题报告和深入研讨。报告会的发言学者有:西北大学李浩教授,日本东海大学佐藤浩一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罗世平教授,韩国翰林大学金敏镐、赵正来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衣若芬教授,美国罗格斯大学刘迅教授,“中研院”廖肇亨教授,香港浸会大学陈伟强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罗曼玲教授,复旦大学朱刚教授,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中山大学何诗海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陈斐教授,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西南大学何宗美教授,南开大学查洪德教授以及武汉大学吴光正教授、余来明教授、申万里教授、鲁小俊教授、谭新红教授、曹建国教授、钟志辉教授。专题报告收到论文近三十篇,如《满亭山色借吟诗:中国园林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谁主沉浮:敦煌莫高窟<维摩变>的图式与语境》《用文图学观点研究潇湘八景及亚洲地方八景文化的构成》《汉画像“击猿图”内涵探析》《五四文人论文学与佛教:以胡适<白话文学史>为中心》《新仙境的开发》《雅俗之间:禅宗文学的两种面向》《方物:从永州摩崖石刻看文献生产的地方性》《吴全节与元代文坛》《俗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明文第一”之争》《近年来诗歌注释存在的问题》《<四库全书总目>明子部的佛禅批评》《元代散曲的“野逸”之趣》等。
23日下午的闭幕式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来明教授主持,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文新、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于亭、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方长安、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李浩、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程章灿、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查洪德、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教授廖肇亨分别致辞,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报告会主题新颖,涵括了多学科的互动交流,关联了传统学术与当代问题,希望今后发展成为新文科建设的学术品牌。
该活动还邀请学者向本科生、研究生举办三十四场系列讲座,吸引了校内外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获得一致好评。(图/廖玥;文/孙文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