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从三皇庙到医圣祠:明末至民初的南阳全真道、医林会馆与地方医圣爷崇拜1545-1945》
发布时间:2019-07-15 浏览人次:

——美国罗格斯大学刘迅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2019年7月1日晚,应“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讲座教授学术报告团活动之邀请,美国罗格斯大学历史系教授刘迅在文学院作了题为《从三皇庙到医圣祠:明末至民初的南阳全真道、医林会馆与地方医圣爷崇拜1545-1945》的讲座。讲座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余来明教授主持,文学院吴光正教授出席讲座。

刘迅教授是中国历史研究专家,在元明清-现代社会史、宗教史、医疗史的研究上独树一帜。刘迅教授的讲座系统梳理了南阳三皇庙与医圣祠三百年的兴衰更替,描述了道教宫观,特别是地方小型宫观的生存常态,阐述了全真道教宫观与城市、地方社会之间的关系,由此勾勒出道教在社会及文化建构中的历史地位和角色,并以此为基础,修正了传统宗教发展史认为道教在宋代之后走向衰亡的观念。

刘迅教授指出,三皇庙与医圣祠的兴衰更替反映了南阳地区因为王朝更迭而产生的不同政治诉求和利益。政局变动时期的道德政治秩序建设、个人的宗教情怀、普通信众的个人诉求成为其兴衰更替的主要动因。

刘迅教授通过碑刻、宫观设施、灵签等历史资料勾勒了南阳民间医圣爷崇拜的历史源流及明清医圣祠南阳全真派的发展演化。他认为,在医圣爷崇拜民俗化的浪潮中,全真道士庙祝承担着保存宫观建筑、维系日常香火、举行医林会馆仪式、筹措组织医生行业活动、供奉神灵、参议普通信众医卜等多方面的任务。与此同时,医圣祠也承担着医林会馆及全真道私庙等多项功能。在此基础上,医圣自身拥有着多项意涵,并接受着医林、道士、患者信众等各方面的供奉。刘迅教授强调,医生、道士与患者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互动关系,这反映了全真道小庙的生存常态,说明了道教对地方社会建构的参与:即道教对地方社会的大与小、高与低、正与俗信仰祭祀传统进行了重要的协调与整合。

刘迅老师的研究融和了社会史、民俗史、生活史等各方面细节,为现场观众提供了观察历史的全新视角。讲座之后,刘迅老师还就道教研究、历史研究的相关问题与现场师生展开了交流。

本次讲座系“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讲座教授学术报告团活动系列讲座的第二十六场。该活动由武汉大学人事部、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武汉大学“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跨学科团队承办,以“回归历史语境,探寻传统文学的文学传统;参与学科对话,探讨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因应新技术新媒体,探寻新文科发展路径”为宗旨,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来武汉大学举办专题讲座。跨学科团队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尚永亮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陈文新教授出任顾问,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吴光正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余来明教授、历史学院申万里教授、文学院鲁小俊教授组成执行团队。(文/陈厚;图/廖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