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4日晚,应“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讲座教授学术报告团活动之邀请,暨南大学文学院程国赋教授在文学院带来了题为《明刊小说稿源研究》的讲座。讲座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吴光正教授主持。
程国赋教授是明清小说研究界的著名学者,现任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聊斋志异》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大量学术论文,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清代文学卷主编,并多次获得教育部、广东省等各级表彰。
讲座中,程国赋教授为现场师生详细描述了明代书坊刊刻小说的稿件来源及其特征,从出版文化的视角考察了明代书坊与书坊主在小说稿件形成与流传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考察了明代小说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演变历程。
程国赋教授指出,通过对明刊小说的序言、识语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明刊小说的稿本来源是复杂、多样的。首先,大量的明刊小说名著均来源于书坊主购买的小说稿件。这些稿件多为手抄本,因此不少明刊小说都经历了从抄本流传到雕版印刷的阶段。书坊主寻找并购买文稿,推动了古典小说的发展和传播。其次,伴随着出版业的崛兴,明代书坊主还经常举行征稿活动,征稿也成为明刊小说重要的文献来源。再次,明代书坊主还组织小说的编写,为小说的刊刻提供稿件。在商品社会,小说的写作与刊刻是一条书坊主与下层文人相结合的完整的产业链。书坊主与文人的结合,丰富了小说的题材内容,提高了小说的文体地位,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史上最早的专业作家队伍的形成。最后,书坊主也亲身参与小说的编写,书坊主自编小说也是明刊小说的重要来源。这些自编小说经历了从演述历史到着眼现实,从讲史、写幻到写实的转变;经历了从杂采多种文体,采取类书体写作方式到注意增删,强化小说特性的转变;经历了按鉴演绎、以编年体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纪传体为主的动态演进过程。
程国赋教授认为,明代小说的稿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体现了书坊主极强的参与意识,他们对书籍出版市场有十分敏锐的把握,对读者的需求相当了解。此外,明刊小说稿源高度依赖旧本小说,但从旧本小说到明刊小说稿源的形成期间,“义”与“理”成功渗透到小说之中,小说发生了质的飞跃。最后,不同刊刻中心的小说稿源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
程国赋教授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小说研究视野,对于小说的传播、接受、刊刻的研究为传统以作品为核心的小说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补充;引入对于小说出版的研究,加深了国内学界对以书籍出版为核心的文化史研究的理解。
讲座之后,程国赋教授与现场师生就古代小说与历史生活、明刊小说的传播与接收、明代对于出版行为的管理、出版市场与小说艺术性的关系、明刊小说的稿源与小说文本关系、小说研究的新视野、新成果等相关问题展开了互动。
本次讲座系“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讲座教授学术报告团活动系列讲座的第二十八场。该活动由武汉大学人事部、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武汉大学“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跨学科团队承办,以“回归历史语境,探寻传统文学的文学传统;参与学科对话,探讨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因应新技术新媒体,探寻新文科发展路径”为宗旨,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来武汉大学举办专题讲座。跨学科团队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尚永亮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陈文新教授出任顾问,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吴光正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余来明教授、历史学院申万里教授、文学院鲁小俊教授组成执行团队。(文/陈厚;图/廖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