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彭国忠老师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一个官员日记里的五重文学世界》的专题讲座。本场讲座由我院陈水云教授主持,曹建国教授、谭新红教授、钟书林教授、王启玮副研究员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彭国忠教授从自己对《铅差日记》的关注原因上切入,对清道光时期一位奉命押运铅块的官员17个月的私人化日记内容作了细致梳理与宏观概括,揭示了日记主人赵亨钤通过个人书写构筑出的一个色彩斑斓、立体化的五重文学世界。
彭教授认为该日记体现的第一重世界是作者诗文一体化的文学创作:一方面其日记中所描写的景物自然可爱而富于诗性;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文体的实用性,而实用价值也正是中国文学发生的一大特性。第二重世界是广泛的文学批评:从日记所记内容来看,作者评点对象涉及唐、宋至清代各家,评点文体囊括正统诗文、俚俗小曲等,评点方法多用比较批评,日记细节也彰显了作者明确的批评意识。第三重世界是鲜明的文学主张,包括写景重视想象、抒情崇尚自我和真实、崇尚天籁之音等。第四重世界是文学空间的建构:作者在实地考察中能把“问之土人”的求真求是法与自我的细致分析法相结合,构建出白帝城、滟滪堆等立体的文学空间。在50余首诗歌自注构建的第五重文学世界里,作者通过与读者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表现出副文本对传统诗文的阐释和延伸。
彭教授讲述了日记中的许多重要细节,如道光二十四年(1844)八月初九,作者入寿张县境,因为天气渐凉,胃病发作,故作长诗以自遣,“意欲以诗神攻病魔”,从中可见诗歌在其心中的神秘功用;再如一日晨起读张问陶于舟中望城而作的《泸州》诗,记曰:“凡物,亲切见之不如望而想像之神味无穷也”,突出了想象在写景中的重要性;又如一日读韩昌黎集,“有感近世诗人妆点造作,令人读之沉沉欲睡”,则透露出对部分当代文学现象的批评。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彭教授对同学们的疑问作了细致解答,把讲座引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最后,陈水云教授与曹建国教授对本次讲座作了总结发言,鼓励同学们对讲座中提及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彭国忠教授的此次讲座内容详实,讲述深入浅出,令到场同学受益匪浅。(白忠俊撰稿、刘天舒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