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我院青年学术团队主持策划的“珞珈东亚人文学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11-27 浏览人次:

由武汉大学人文社科青年学者学术发展计划2019年度重点立项支持的“近现代东亚的作家流徙、文学越境与文化触变研究青年学术团队所主持策划的“珞珈东亚人文学讲座”于20191120日至1122日期间在文学院成功举办。该团队由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裴亮副教授主持,其校内核心成员包括来自文艺学教研室的李松教授、写作学教研室的余蔷薇副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的朴婕特聘副研究员以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的魏晨讲师。此外,还邀请了来自国内985高校以及日本高校的知名青年学者加盟,共同组成了一支跨学科、跨高校、跨语际的青年学术团队。“珞珈东亚人文学讲座”即是该团队着力打造的学术品牌活动之一。本讲座第一期与第二期分别邀请了该团队校外合作成员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王升远教授、中山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陈童君副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了四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

20日下午,陈童君副教授进行了以“战后中日文史关系再思考——在华日侨与美国占领期的日本文坛”为题的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李圣杰教授主持,我院魏晨讲师担任与谈人。该讲座从二战结束后滞留中国大陆的日本侨民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入手,考察了当时在华日侨与处于美国占领期的日本本土之间存在的信息上的差异,从而试图探讨重新书写以日本本土为中心的战后日本文学史的可能性。讲座之后,陈童君副教授就日侨中的差异、文坛的定义以及美国占领期的审查制度等问题与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同日晚间,王升远教授以“思考日本的文武两道与东西基准”为题的演讲拉开了“思考日本文物两道”系列讲座的帷幕。第一场由朴婕特聘副研究员主持,外国语学院李圣杰教授担任与谈人。文学院涂险峰院长、张箭飞教授亦作为特邀嘉宾应邀莅临现场并交流点评。在该讲座上,王升远教授探讨了研究日本的方法论问题,提出作为一个中国的日本研究者应该从“文化”和“武化”两个方面来全面地研究日本,并且摒弃使用纯粹的僵化的西方理论去解释中日关系。在之后的讨论中,王升远教授就近代以降日本人“清洁”概念的形成和日本人的中国表象问题之间的关系、作为方法的日本的可能性与局限性等问题,与我院叶李、陈溪、宋时磊等青年教师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21日下午,王升远教授带来了他的第二场题为“日本文化人战争责任研究的六个层面”的讲座,由我院李松教授主持,余蔷薇副教授担任与谈人。在讲座中,王升远教授将日本文化人的战争责任问题分为“里三重”和“外三重”共六个层面。“里三重”指考虑作家创作时的时代性,而“外三重”则是指当今研究者在处理战争责任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在讲座后程的讨论中,到场师生踊跃提问,和王升远教授就如何看待日本国民性、如何在强势的日本文化潮流之下维持战争责任议题的活性以及如何继承战争体验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和交流。

22日下午,王升远教授带来了他的最后一场讲座,讲座题为“‘跨战争’视野与‘战败体验’的文学史、思想史意义”,由我院张箭飞教授主持,魏晨讲师担任与谈人。在这场讲座当中,王升远教授提议打破研究日本文学史的“鱼缸”式的固有思维,着眼于更具开放性的“江湖”文学史,以此来重新审视所谓日本文学、日本思想之特性。并强调了关于“战败体验”研究的重要性。在之后的讨论中,王升远教授围绕着战争责任的多元性以及战争体验的普遍性等问题与在场师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外,日语系、历史学院等其他院系的众多师生也到场参加了本次系列讲座并积极地参与了交流,反响非常热烈。

据悉,该团队后续还将通过举办小型学术工作坊、专题国际会议等形式,将团队建设成为有效推动院际、校际、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青年学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