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晚,“培根铸魂兴文化,同心筑梦谱新篇”系列活动——十校支部工作交流会成功举办。会议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立足人文社科专业背景,围绕“党建引领、文化铸魂、赓续文脉、守正创新”的主题,设置两大分论坛,吸引10所“双一流”高校的20个学生党支部、近50位支书及支委参会,共同探讨高校支部学习与育人新模式。
一、创新支部建设举措,优化党建工作流程
武汉大学文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创新采用“赋权共治”“因才赋能”“精简流程”等举措,提升了支部成员参与感与活动效率,为跨校支部建设提供新思路。
北京大学中文系2023级硕士生党支部从支部建设、活动创新等方面入手,紧扣国家战略与研究生需求,构建特色支部发展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23级硕士第一党支部分享多维一体党课策略,通过匿名互评增强组织生活实效,还与本校社会学院党支部共建,实现资源共享。
中国人民大学2023级硕士二班党支部实施“三重保障”“三原体系”“三层过滤”机制,严控党员发展质量,打造“党建+专业”融合典范。
二、打造特色活动品牌,展现党建多元魅力
山东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第六党支部以“青春朝气、与古为新”为特色,立足传统学术探寻时代精神。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三支部构建“学术+党建”双螺旋模式,打造出具有人文底蕴的学术型党支部品牌。
华中科技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生第二党支部打造“学讲型”“实干型”“特色型”“服务型”支部品牌,将党建与专业深度融合。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联合党支部秉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理念,通过“新春送春联”“行走的思政课”等品牌活动,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浙江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创新开展“苗乡浙音”支教讲座与“学长有约”党员服务站,助力基础教育与校园服务。
三、探索融合发展方向,开拓党建全新格局
吉林大学博士学生第二支部结合学校“红白黄”精神与学科特色,学习陈望道、吕叔湘等学者事迹,以榜样促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生第一党支部以“旗帜理念”引领党建创新,规范组织生活、创新学习模式,还将古籍保护、AI技术用于文化传播,探索人文与数智融合新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24级硕士一班党支部以“组织筑基、理论铸魂、文化聚力”为主线,制定《支部纪律手册》,强化理论武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24级硕士二班党支部立足以党建促进成长,切实发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的作用,构建立体化教育矩阵,推动党建与科研、学工融合互促。
自由研讨环节,与会成员积极交流、答疑解惑,碰撞思想火花。在党建工作不断深化的当下,武汉大学文学院2023级硕士第一、三党支部提出的关于如何提升党员参与度与活动创新性问题成为关键议题。大家一致认为,新时代高校支部建设需坚持守正创新与学科特色相结合,探索党建与学术科研融合路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就支部具体工作和建设经验,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4硕一支部开展了深入讨论,认为应打造更加健全、规范的发展流程,为党员发展保驾护航。
未来,“培根铸魂兴文化,同心筑梦谱新篇”系列活动将持续推进,打造更多共建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文化根基。
文字:曾佳玲 周珩
图片:苏锦航 周珩 王佳玲
参会支部|
武汉大学文学院2023级硕士第一、第二、第三党支部;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23级硕士生党支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23级硕士第一党支部、社会学院2023级学硕党支部;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3硕二、24硕一/硕二党支部;
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学生第二支部;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党支部;
浙江大学文学院汉语言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本科生第二党支部;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4117和4120班联合党支部;
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三支部、山东大学文学院硕士生第六党支部;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文学专业硕士生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汉教专业硕士生党支部、本科生第一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