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阳,1981年生,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同年就职于武汉大学,其中,2013-2016年、2017-2019年,两次入选武汉大学“351人才计划”,被聘为“珞珈青年学者”。2014年3月-2015年2月,于韩国岭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部任教。学术兼职有: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青年美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北省学院空间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湖北省美学学会理事、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兴趣在美学理论、西方中世纪美学、艺术理论等方面,兼及艺术批评,为多个展览撰写学术评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规划基金艺术学项目2项,参与或主持其他课题多项,出版专著3部,合著4部,2010年以来,发表论文40余篇,获武汉大学2018-2019学年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武汉大学学术成果奖(2025)、湖北文艺评论奖(2013、2015、2022)等。
一、教学和科研项目
(一)主持项目:
1. 当代西方“艺术体制”理论批判性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3YJA760060),2023年立项,在研。
2. 艺术学理论研究的知识依据问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标号:17YJA760032),2017年立项,已结项。
3. 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1立项,已结项。
4. 第53批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二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2013年立项,已结项。
5. 20世纪中国“美学热”的社会学研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研究项目,2015年立项,已结项。
6. 百年中国美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变迁研究,武汉大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专项,2019年立项,已结项。
7. 韩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前沿动态,武汉大学2020年海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前沿追踪项目,2020年立项,已结项。
8. “中国美学话语体系建设研究”,湖北省社科联湖北思想库课题,2020年立项,已结项。
9. 《君品之美:世界酱酒美学的领创与实践》课题研究与图书创作,贵州日报社委托横向项目,2022年立项,已结项。
10. 经典研讨工作坊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武汉大学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创新项目,2025年立项。
(二)参与项目:
1. 西方美学通史1-2卷,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第2卷《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负责人,2014年立项。
2. 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评价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负责人,2012-2017,已结项。
3.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负责人,2017年立项,已结项。
4. 抗战题材影视剧生产与消费调查研究,中国文联部级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执笔,2013年立项,已结项。
二、著作
(一)独著
1.《中国现代美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支持),2024年;
2.《艺术理论建构的知识学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3.《审美与救赎: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研究》(北大美学研究丛书第一辑),安徽教育出版社,2016年。
(二)参著
1.《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理与路:一项分科的研究》(参著,第二章),3.0万字,人民出版社,2019年;
2.《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参著,第二章),3.20万字,人民出版社,2017年;
3.《审美文化产品的评价理论研究》(参著,导言、第8-10章、结语),7.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5年;
4.《西方文化课:12部经典理解西方》(参著),后浪出版公司,2025年。
三、主要论文
(一)学术论文及书评
1.《论宗白华对意境理论的重释及其价值指向》,《关键词》2024年总第二辑;
2.《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美学话语重构》,《美学研究》2023年第1期;
3.《“感性学”的扩容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新维度——以对<物尽其用>的批评实践为例》,载湖北省美学学会编:《美学与艺术研究》第11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23年2月;
4.《学科建制与艺术理论知识系统的建构》,《民族艺术》2021年第5期;
5.《论艺术理论的知识学属性》,《华中学术》2021年第2期;
6.《艺术理论知识学建构中的三个问题》,《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7.《艺术理论的知识依据问题》,《长江学术》2019年第3期;
8.《以人为起点的文物叙事方式转变之期待——对湖北省博物馆文物筛选与展陈的考察》,《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9.《“话语-权力”视域中的艺术定义问题》,《美术界》2019年第6期;
10.《艺术品审美价值建构的知识学依据问题》,《理论月刊》2017年第6期;
11.《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地方美术馆定位问题——以武汉美术馆为例》,《文化发展论丛》2017年第3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2月;
12.《“后理论”时代的<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13.《逃逸与背离:语言与图像关系的再审视》(第二作者),《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1期;
14.《新世纪韩国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新动向》,《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15.《艺术作为救赎的阶梯——奥古斯丁的音乐美学思想新探》,《基督教文化学刊》2015年总第33辑;
16.《“无利害性”原则源于奥古斯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8月4日;
17.《社会学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美学热”》,《文艺研究》2014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8.《中国审美现代性肇端的社会学考察》,《东亚人文学》(韩国),2014年总第28辑;
19.《宗教经验与文学创作——以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为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20.《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美学研究方法论的反思—弗朗索瓦·于连<迂回与进入>的启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
21.《形式游戏在审美文化产品评价活动中的功能问题 》,《江汉论坛》2013年第10期;
22.《政党、民族、全球——抗战题材影视剧中社会历史意识的变迁》,《文艺新观察》,2013年第5期;
23.《后极权主义时代的主流影像叙事——以<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为例》,《东北亚文化研究》(韩国),2013年总第37辑;
24.《艺术与货币:消费社会中的审美伦理》(第二作者),《洛阳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年第4期;
25.《当学术研究作为一种职业》,《新文学视野》(笔谈),2013年第3期;
26.《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的危机》,《文艺争鸣》2012年第7期;
27.《奥古斯丁的“情感”理论》,《云梦学刊》2012年第3期;
28.《浅谈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评价机制中的几个问题》,《长江学术》(笔谈)2012年第2期;
29.《消费社会语境下的网络玄幻小说》,《兰州学刊》2012年第11期;
收入欧阳友权编:《网络与文学变局》,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
30.《培植“艺术心”: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第二届丰子恺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31.《数是美的依据——奥古斯丁美学思想新探》,《外国美学》2012年总第20辑;
32.《浅析普罗提诺思想中的审美与灵魂的回归理论》,《哲学门》2011年总第24辑;
33.《奥古斯丁与现代美学的兴起》,《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数据《美学》2012年第3期全文转载;
346.《电视、身体、审美——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电视娱乐节目管窥》,《理论月刊》2011年11期;
35.《数位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生态与“类型文学”的兴起》,《兰州学刊》2011年第7期;
36.《浅论老子“道论”的美学内蕴》,《中国文化研究》2011春之卷;
37.《“摹仿说”探源》,《长江学术》2011年第4期;
38.《缪斯与上帝的相遇—生存论视域中的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39.《〈悲剧的诞生〉中的形而上学问题》,《兰州学刊》2010年第2期。
40.《“非对象”美感论何以可能?》,《艺术评论》2024年第3期;
41.《<不朽的艺术>:重述艺术经典》(书评),《中华读书报》2016年10月19日;
(二)艺术评论类
1.《坚定的信念 无畏的精神——品读广播剧<生之歌>》,《咸宁日报》2024年6月22日第4版;
2.《当我们在谈论60±艺术家时,我们在谈什么?》,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四地联展《您知晓的画家60±》学术评论;
3.《夕阳无限好,妙在近黄昏》,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四地联展《画遍青山人未老》学术评论;
4.《桑榆未晚 彩霞满天》,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四地联展《夕阳映照的色彩》学术评论;
5.《当代水墨的人文坚守》,湖北省外文书店主办《叶军/丁竹君跨年艺术作品展》学术评论。
四、教授课程
1. 文学理论与文艺批评,弘毅学堂本科生必修课
2. 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全校本科生通识课
3. 文学理论,文学院本科生必修课
4. 西方文化概论,文学院本科生必修课
5. 文学理论专题研究,文学院研究生选修课
五、荣誉奖励
1. 武汉大学2018-2019学年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2019)
2. 2019年度武汉大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二等奖(2019)
3. 武汉大学第十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7)
4. 2017年度武汉大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三等奖(2017)
5. 第九届湖北文艺评论奖一等奖(2015)
6. 第八届湖北文艺评论奖二等奖(2013)
7. 第十二届湖北文艺评奖三等奖(2022)
8. 武汉大学第五届“教与学的革命”珞珈论坛教学论文三等奖(2024)
9. 武汉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2025)
10. 武汉大学2024年学术成果奖二等奖(2025)
工作邮箱:lcybjdx@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