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张廷银教授“地方志资料的文学研究空间”讲座回顾
发布时间:2024-04-01 浏览人次:

2024329日上午,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张廷银教授应邀为我院带来以“地方志资料的文学研究空间”为主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程芸教授主持,吴光正老师、沈相辉老师等多名教师以及相关专业学生到场聆听。

张廷银教授先以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和顾颉刚对地方志与族谱的关注作为引入,从历史、自然、人物、文化、文学五个方面论述了方志的独特史料价值。接下来,张廷银教授上介绍了地方志资料的专题整理和地方志资料利用与研究的概貌,并具体指出了方志中文学资料的基本类型。之后,张廷银教授从七个角度分别介绍了方志资料中的文学研究空间。在揭示方志资料对了解地方的自然、人情及地方文化的运行机制的意义时,张廷银教授以《广宗县志》中的《宗城八景》为例,指出八景诗文蕴含的独特审美意义和对乡土中国安土重迁观念的塑造,同时还指出认可地方戏曲的教化功能与认为戏曲伤风化以禁戏的两种观点之间的博弈。张廷银教授强调方志资料在提供文本比对方面的价值,并以雍正十一年《朔平府志》和雍正十三年《朔州志》中记载的《敕勒歌》为例,指出第三句应作“天似穹庐盖四野”。张廷银教授表示,方志虽然由等地官府主持修纂,但有相当多的资料来源于民间,如《敕勒歌》这样的民歌,应该在北齐辖境的地区广泛传诵,并最终进入了志书。方志资料对于了解地方文学创作实绩、比较分析各地文学发展程度、编纂真正的地方文学史、探求文学经典的民间传播与传承过程、发现可能的佚文等方面均有特殊价值。

最后,张廷银教授强调了使用地方志资料应注意的问题,对异于常见记载的资料不可轻信盲从,必要结合更广泛的资料,进行更仔细的分析鉴别。

讲座结束后,在座同学对张廷银教授进行了踊跃提问,涉及研究地方志资料中的二三流作家时遇到的困惑和面对庞杂资料如何聚焦的问题。张廷银教授表示,对于二三流作家,以群体面貌研究而非个体研究的方式更利于扩大研究空间,体现其代表性。程芸教授和吴光正教授也与张廷银教授进行了相关交流与探讨。(刘涵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