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建设教授莅临语情中心讲学
发布时间:2019-06-05 浏览人次:

2019523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语言智能专委会主任周建设,应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邀请,为文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人类语言属性与机器语言智能》的报告。中心主任赵世举教授主持报告会,中心成员阮桂君、黄晓春、田源、陈练文、李佳、覃业位,文学院萧国政等三十多位师生聆听了报告。

周建设教授首先指出,他从事语言智能的相关研究源于问题意识和服务意识,即语言学研究中存在什么问题,以及语言学研究能够为社会提供什么。他从自主设计的作文批改系统讲起,分别从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国家战略、教育发展等方面发表了自己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见解,强调做研究应当关注当下的现实问题。

接着,周建设教授指出语言智能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当合理构建语言智能学科体系。他从语言智能的认知基础、本质属性、研究方向、重点研究领域以及关键技术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阐释。在认知基础方面,周教授指出,在研究中需要充分认识这样三种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自组织的关系和语言符号计算关系。在本质属性方面,周教授重点谈论了语言智能这一术语提出的背景以及它的基本内涵。至于研究方向,周教授认为应当努力实现理论研究、技术设计、产品开发这三个方向的突破。语言智能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了语音识别、智能写作、智能批改、机器翻译、智能问答等,周教授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了分析。在关键技术方面,周教授简要介绍了智能评测技术、情感识别技术、语言大数据处理技术等。

最后,周建设教授结合智能批改系统等实例,分析了语言智能在提升写作与沟通能力、提升未来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起到的作用。他指出,语言智能具有科学性和社会效益。

在互动环节,周建设教授和在场师生就语言智能可能带来的版权问题和伦理问题开展了讨论,他认为未来知识是公共的,而语言智能不仅不会带来伦理问题,智能化的趋势反而还有助于学术打假等。此外,他还具体介绍了情感计算的研究过程。

赵世举教授总结指出,周建设教授的报告给人以很多启示。他以多学科背景和跨学科综合优势,能够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从哲学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从认知的深度为语言智能寻找理论支撑,用跨学科思维指导技术设计,以使命意识和人文情怀驱动产品开发,为中青年学者的学术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也指明了很好的研究途径和新兴研究领域。(文/唐琦,摄影/胡蓝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