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德国当代哲学家格诺德•波默教授讲“作为生活形式的哲学”
发布时间:2019-10-22 浏览人次:

20191017日晚,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德国达姆斯塔特大学教授格诺德•波默(Gernot Böhme)应邀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的精彩讲座,武汉大学文学院李松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哲学研究所王卓斐教授、德国卡塞尔大学斯蒂凡•马耶夏克教授(Stefan Majetschak、湖北大学文学院梁艳萍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高文强教授等出席。

波默教授演讲的主旨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实践哲学。首先波默教授以“哲学”内涵的历史演变作为导入,他认为哲学已从苏格拉底式独特的生活实践逐渐成为沦为平庸的学术能力,而他所理解的哲学则是一种智慧之道,并以苏格拉底和孔子为例加以解释。随后,波默教授列举了一些现代生活的症候以表明哲学要素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改变,包括探寻真理范围的缩小、依靠法律法规约束、培养自身品质,其中重点分析了身体工具化的问题——伴随技术的发展,如今我们的身体如机械一般被精确地细化、分解,乃至可以改造、重塑,成为了一个客观的对象。由此提出,要想恢复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之道从而追求智慧,重新发现被我们遗忘的身体、关注原始的身体感知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传统社会中,哲学家观念的普及依赖的是大众教育的逐渐普及,而在束缚哲学的社会枷锁无处不在的今日,哲学思考是并不充分的,波默教授提倡的是一种哲学实践——从改变、延展我们的身体感知方式、维度出发,更敏锐地关注此时此刻身处的环境。这里波默教授特别提到,以中国、日本、印度为代表的东方生活美学,则恰恰包涵了这种哲学实践的内涵。或许从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展望东西方的哲学家未来可以在“智慧之道”上达成某些共识。

王卓斐教授谈及到区别于传统西方主流的哲学理论研究,波默教授走的是一条实践哲学的道路,他创建并担任了达姆斯塔特大学哲学研究所的所长,他的实践不做纯理论的研究,是一种基于日常行为的实践哲学研究,即通过具体的实践总结归纳出论点和身体经验,波默教授认为哲学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哲学,这是感性学的真谛,它不是从上至下的,而是从下至上的,是从实践来的,所以他会组织志愿者到田野中做实验,了解人们是如何感知田野,感知风,感受空气,通过具体实验让自己的身体触摸各种事物,还原身体的感知。

最后李松老师进行了总结,波默教授讲的这个主题演讲主要是指感性学的复兴,而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哲学的核心问题,苏格拉底认为哲学是一种训练走向死亡的过程,是摆脱肉体走向灵魂的过程,到后来的康德、黑格尔、笛卡尔都是沿着主客二分的脉络发展——即灵魂要获得自由必须要摆脱身体的束缚,他推荐大家阅读有关费瑟斯通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并推荐阅读韦尔施的《重构美学》等,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波默教授的思想来源。

波默教授留了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同学们争相提问,各抒己见,交流热烈。(文:刘甜甜;图:姚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