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美国犹他大学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终身教授、美国布朗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南开大学特聘讲座讲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吴伏生先生应邀到访文学院,并作主题为“差异研究与共同诗学:中西比较文学的两种模式,以隐喻、寓言为例”的学术讲座。
“隐喻”(metaphor)和“寓言”(allegory)乃是中西方文学所共有的古老修辞方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它们曾一度成为争论中西文化异同的焦点,直接涉及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定位以及方法和策略。其中一些人倡导通过比较诗学来建立“共同诗学”(common poetics),因而揭示文学的普遍功能与意义。另一些人则通以中西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为由,主张以差异研究来定义中西比较文学。吴伏生教授就此展开论述。
首先,吴伏生教授对在修辞学与诗学上定义的隐喻和寓言作了概述。随后以美国学者余宝琳与中国学者张隆溪为代表,对两派的基本观点与立场进行了历史性回顾与探讨。最后,他引用钱钟书“一诗而史,一诗而玄”之语,指出其间历史与宗教的差异可称中西文学与文化的基本特征;而对中西隐喻与寓言的比较研究,正为我们对各自传统的相互阐发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切入点。
虚而往,实而归。精彩的讲演引发全场热议,交流环节中逾十人提问发言,探讨颇为热烈,吴伏生教授亦以极大热情作出回应,分享他的诸多心得,并就汉诗译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吴伏生教授从事中西比较诗学,著有《汉诗英译研究:理雅各、翟理斯、韦利、庞德》《汉学视域:中西比较诗学要籍六讲》《英语世界的陶渊明研究》等。他在汉诗英译领域的成就尤为突出。他英译的阮籍诗、三曹(曹植、曹操、曹丕)诗等深受学界好评。如《三曹诗选英译》入选2017年商务印书馆“15种好书(双语对照)”之一,居该诗词类榜首。(邵康慧/文 黄志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