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吴俊教授做客武汉大学长江论坛
发布时间:2019-03-28 浏览人次:

2019323日下午,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吴俊老师应邀做客我校长江论坛第89讲,并带来了一场题为《世纪之交的文学转型——以“新概念”和“80后”的诞生为中心》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方长安教授主持,并由方长安教授向吴俊教授颁发了长江论坛主讲人纪念牌。

吴俊教授将“80后”写作群体的诞生和催生“80后”诞生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作为一种极具标志性的文学现象和特殊案例,洞见了处在世纪之交的文学转型趋势,引出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新变。吴俊教授从世纪之交的文学背景、《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和“80后”文学史意义三个角度阐释了“80后”文学萌芽的时代背景、“新概念”作文大赛与“80后”文学创作之关系以及“80后”文学的史学意义,对于深刻认识和正确判定“80后”文学的价值起到了启发性的作用。

首先,吴俊教授立足世纪之交的文学背景,以“南巡讲话”为基点,阐明改革开放政策,加速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建立,令社会利益、政治体制以及价值观念均处在巨大的变革之中,文学的发展也因此面临了新的历史语境和社会背景。为了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要求,文学转型是文学遭遇巨大瓶颈和阵痛之后一次自救性的运动,譬如副刊散文、小女人散文等消费性写作应运而生,以媒体为中心的写作模式逐渐兴盛起来,而使文学获得了市场化的自觉意识,对于重塑当代文学生态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其次,吴俊教授以《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引出“80后”写作群体的诞生。作为一本中国当代文学体制内的刊物,《萌芽》在90年代也遭遇了转型时期的迷茫与失落,为了挽救刊物存续,《萌芽》另辟蹊径地将中学语文教育和大学文学教育结合起来,以各种优惠政策迎合了社会心理,推出此后轰动一时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面对的青少年学生群体成为了随后“80后”文学创作的主体,这也使得“80后”成为了特定代际意义上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群体。

最后,吴俊教授谈及“80后”的文学史意义,认为“80后”文学群体释放了极大的文学生产力;作家代际的出现标志着文学内部不同场域(譬如文学观念、意识形态与话语权等)的形成;新的文学生产机制开始形成,以媒体、资本、市场、利益驱动的文学生产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组织培养”模式;“80后”作家热衷于书写的青春文学和校园写作,也使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青年亚文化正日益勃发;此后的网络创作更是将文学从纸媒创作引入网络创作,不仅改变了新时期以来文学内部的关系和秩序,也对日渐滞后的文学批评提出了更为现实的严苛挑战。

讲座最后,吴俊教授总结了改革开放的推进及“南巡讲话”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和《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与“80文学诞生的关系,说明“80文学正是20世纪到21世纪这两个文学时代的交替的主要载体(标志)之一,再一次回应“80具有文学史意义的观点,这是文学时代的交替,是文学的时代之变。吴俊教授不时将文坛趣闻和日常生活纳入讲座之中,让同学们更为感同身受地回到了80年代的文学现场。教授幽默风趣和睿智透彻的治学风格,引得同学们纷纷提问,对于“80后”作家的好奇与兴趣,使得讲座在一片兴致盎然和意犹未尽中结束。(撰稿人:王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