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澳门理工学院周荐教授莅临语情中心讲学
发布时间:2019-11-12 浏览人次:

应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邀请,114日,澳门理工学院教授、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办公室秘书长周荐教授,在武汉大学文学院作了题为《管窥早期西人的汉语熟语观》的报告。中心副主任赫琳教授主持报告会,中心成员李佳、黄晓春、覃业位、陈练文、欧阳晓芳等老师以及硕博研究生三十多人聆听了报告。

周荐教授引用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的名言“在全球化时代,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开始自己的报告。他指出,研究者惯常的做法是发掘汉语学者对汉语材料的研究,而后再去看这些研究在世界上的价值,而今,发掘当年西儒对汉语材料的研究,看看他们是如何以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国材料的,或许更有意义。周教授首先探讨了中国学人的熟语观,认为中国学人先秦时代即开始了对汉语熟语的研究,接着分析了西儒的熟语观。据他研究,西方学者对汉语熟语的研究始于明清。他对中西学者的熟语观作了深入比较,发现中国学人更为倾向研究典雅的熟语,而西儒则更主动地关注汉语俚俗的熟语,因此考察西方学者对汉语熟语的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他们由此生出的汉语熟语观,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报告引起了与会师生的极大兴趣,提问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同学们就传教士文献的价值、传教士热衷于关注俚语的原因等相关问题向周荐教授请教,周荐教授一一做了详细回答。

最后,赫琳教授对周教授的报告进行总结并发表感想。他表示,周教授的报告,(1)角度和维度新。国内研究往往是“我们看我们,我们看世界”,而基于西方人看待汉语熟语的视角所涉较少;(2)思想和理念新。研究雅俗之分,可以推动我们对熟语更全面的研究。熟语研究与语言生活研究相契合,同时,关涉中西文化传播问题;(3)语料和方法新。历时的语料与历史研究文献拓宽了资料来源,拓宽了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术语的界定问题(内涵和外延问题)、不同历史时期西人的汉语语言观和话语观的评述问题、如何建构和表述西方人对汉语的研究等。(许娜)